你知道的江西,你不知道的江西茶(一)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你知道的江西,你不知道的江西茶(一)

众所周知,江西历史上曾产生多种多样的名茶名牌,有的名茶随时代变迁、社会发展等原因,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,而有的名茶则一直活跃在我们的杯中。

江西除了已然盛名在外的茶外,还有哪些好茶呢?它们在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存在?获得过哪些荣誉与地位?滋味如何?今天,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我们应该知道的江西茶。

1

泉港龙爪

产区:江西铜鼓县

品类:条形工夫红茶

制作:采细嫩芽叶经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整形、初烘、摊凉、复烘、去末、拣剔而成。

特征:形似凤爪,紧实微弯,色泽乌润,蜜香高长,滋味甘醇,汤色红亮,叶底红匀。

历史:研制于明嘉靖年间(1522~1566),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列为贡茶。《铜鼓县志》记载:“每年送礼部荐新茶芽二十三斤八两。”但早已失传,后逐步恢复生产。

2

川汰雀舌

产区:江西婺源县

品类:尖形炒青绿茶

制作:在谷雨后采1芽1叶的原料,用手工制作,经炒片(杀青)、揉茶、炒生坯、烤锅青等工艺制成。

特征:条索紧结,色泽绿润,具有浓厚的栗香,滋味鲜醇,冲泡后芽叶徐徐伸展,形如雀舌而得名。

奖项:1985年荣获江西省优秀传统名茶。

3

窝坑茶

产区: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南岭山服北端的浮石、蕉溪一带。

品类:弯曲形炒青绿茶

制作: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新芽、标准为1芽1叶,加工工艺分为杀青、揉捻、烘干、搓团、摊凉、足干、拣剔7道工序。独特品质,主要在“初干”和“搓团”2个工序中形成。

特征:外形条索纤细,形曲呈螺状,颗粒近似珠茶,又似眉茶,芽毫隐藏;色泽翠绿,绿中带白;香气持久。

历史:始于三国年间,宋代最盛。据南康县《文艺志》记载:宋时苏轼谪官广东,路过南康,舟至浮石时,曾写有“浮石已干霜后水,蕉溪闲试雨前茶”的诗句。这里所指的“雨前茶”就是早期的“窝坑茶”。《文艺志》又载:“蕉溪水源出窝坑,夹溪青松翠竹,弥望烟云,产茶绿淡,香新,味清品。”说明当时茶已负盛名。

4

云林茶

产区:江西金溪县黄通乡关王村云林源

品类:针形半烘炒绿茶

制作:在谷雨前一星期左右开始采制,以1芽1叶初展的幼嫩芽叶为原料,采摘芽叶严防发热红变,手工制作过程分杀青、揉捻、炒坯做条、提毫、再烘提香等5道工序。

特征:外形条索细紧,色泽翠绿,白亳显露,香气清幽高雅。

历史:金溪产茶始于宋代,清乾隆十六年(1751)和同治九年(1870)《金溪县志》上都有关于茶事的记述。如乾隆志载:“试茗泉在跃马泉旁。”同治志载:“翠云山,日翠云关,中有……跃马泉、呜玉泉、试茗泉……宋王安石、陆九韶、陆九龄并有诗。”县志还记有:该县1260~1264年间“承担茶税120余贯”。

5

大畈灵山茶

产区:江西婺源县大畈乡灵山金竹峰

品类:绿茶

特征:油润翠绿,汤色清澈明亮,闻之清香扑鼻,香气久凝不散,饮后回味甘醇、沁人心脾。

历史:原是碧云庵众僧寻来周边茶树自栽、自采、自制、自用。明嘉靖年间(1522—1566),大畈人汪鋐在京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时,曾以种植于家乡灵山北侧金竹峰的茶叶,献与世宗皇帝品尝。朱厚熜见该茶色泽翠绿,汤清味醇,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,凝结不散;一时龙颜大悦,当即钦赐“金竹峰”匾额差人送至灵山,并降旨定为“贡茶”。

互动: 你知道,江西还有哪些历史名茶吗?

来源:赣茶

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